本標準是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建設的通用技術規范,是保證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建設質量、維護教師、學生人身安全和國家、集體、個人財產安全的重要技術保障。在《廣東省安全防范管理條理》、《廣東省安全技術防范管理條例》、《廣東省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辦法》、《廣東省全國教育統一考試定點考場設置標準要求》等有關規定的基礎上,本著符合實際、確實有效、措施恰當、管理到位、正確引導的原則,制定了本標準。
本標準是在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對高等院校的風險部位等級與防護級別分別作出明確的劃分,對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的功能設計提出了應該遵循的規范,使不同的風險部位等級和防護級別有不同的技術規范要求,同時對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的檢驗做出了基本要求和規定。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省公安廳科技處、廣東省教育廳保衛處及廣東省公共安全技術防范協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長江、黃海坤、寧惠軍、湯慶平、王智霖、陳日文、邱小栓、陳肇禧、趙玉川、黃曉治、林斌
本標準其他起草單位:佛山市新東方電子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東莞市宏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時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本標準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
本標準于2009年12月02日首次發布。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高等院校及所屬單位(簡稱高校)內各公共場所重點部位、特殊區域、特別用途的安全防范工程設計、檢驗的技術要求和保障措施。
本標準適用于廣東省行政區域內各高校新建、改建、擴建的安全防范工程,是高校安全防范工程設計、檢驗的基本依據。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50198-94《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規范》
GA/T 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與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除采用GB 50348中相關定義外,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安全防范產品 security & protection products
用于防入侵、防盜竊、防搶劫、防破壞、防爆安全檢查等領域的特種器材或設備。
3.2
安全防范系統(SPS) security & protection system
以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為目的,運用安全防范產品和其它相關產品所構成的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防爆安全檢查系統等;或由這些系統為子系統組合或集成的電子系統或網絡。
3.3
安全防范(系統)工程(ESPS) engineering of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
以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為目的,綜合運用安全防范技術和其他科學技術,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盜竊、防搶劫、防破壞、防爆安全檢查等功能(或其組合)的系統而實施的工程。通常也稱為技防工程。
3.4
入侵報警系統(IAS)intruder alarm system
利用傳感器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探測并指示非法進入或試圖非法進入設防區域的行為、處理報警信息、發出報警信息的電子系統或網絡。
3.5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VSCS)video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
利用視頻技術探測、監視設防區域并實時顯示、記錄現場圖像的電子系統或網絡。
3.6
出入口控制系統(ACS)access control system
利用自定義符識別或/和模式識別技術對出入口目標進行識別并控制出入口執行機構啟閉的電子系統或網絡。
3.7
電子巡查系統 guard tour system
對保安巡查人員的巡查路線、方式及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電子系統。
3.8
停車庫(場)管理系統 parking lots managementsystem
對進、出停車庫(場)的車輛進行自動登錄、監控和管理的電子系統或網絡。
3.9
防爆安全檢查系統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for anti-explosion
檢查有關人員、行李、貨物是否攜帶爆炸物、武器和/或其他違禁品的電子設備系統或網絡。
3.10
風險等級 level of risk
存在于防護對象本身及其周圍的、對其構成安全威脅的程度。
3.11
防護級別 level of protection
為保障防護對象的安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水平。
3.12
安全防護水平 level of security
風險等級被防護級別所覆蓋的程度。
3.13
人力防范(人防) personnel protection
執行安全防范任務的具有相應素質人員和/或人員群體的一種有組織的防范行為(包括人、組織和管理等)。
3.14
實體防范(物防) physical protection
用于安全防范目的、能延遲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實體防護手段(包括建(構)筑物、屏障、器具、設備、系統等)。
3.15
技術防范(技防)technical protection
利用各種電子信息設備組成系統和/或網絡以提高探測、延遲、反應能力和防護功能的安全防范手段。
3.16
防護對象(單位、部位、目標)protection object
由于面臨風險而需對其進行保護的對象,通常包括某個單位、某個建(構)筑物或建(構)筑物群,或其內外的某個局部范圍以及某個具體的實際目標。
3.17
周界 perimeter
需要進行實體防護或/和電子防護的某區域的邊界。
3.18
監視區 surveillance area
實體周界防護系統或/和電子周界防護系統所組成的周界警戒線與防護區邊界之間的區域。
3.19
防護區 protection area
允許公眾出入的、防護目標所在的區域或部位。
3.20
盲區 blind zone
在警戒范圍內,安全防范手段未能覆蓋的區域。
3.21
監控中心 surveillance & control centre
安全防范系統的中央控制室。安全管理系統在此接收、處理各子系統發來的報警信息、狀態信息等,并將處理后的報警信息、監控指令分別發往報警接收中心和相關子系統。
3.22
報警接收中心 alarm receiving centre
接收一個或多個監控中心的報警信息并處理警情的處所。通常也稱為接處警中心(如公安機關的接警中心)。
3.23
考場監控系統 examination room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
對以監考為目的,利用音視頻技術探測、監視設防區域并實時顯示、記錄現場圖像及語音的電子系統及相關網絡。
4 總則
4.1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設,應納入單位或部門工程建設的總體規劃,根據其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和建設投資等因素,進行綜合設計、同步施工和獨立驗收。
4.2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設,必須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系統的防護級別應與被防護對象的風險等級相適應。
4.3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均應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開放性、可擴充性和使用靈活性,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實用可靠。
4.4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的建設,除執行本規范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及有關技術標準、規范的規定。
5 高等院校風險部位等級的劃分與防護級別
雖國家對高等院校沒有規定為高風險等級單位,但根據高等院校的特殊性,參照GB 50348 中第4章防護對象風險等級劃分及防護級別要求,對高等院校的部位按風險等級的要求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級別:一級風險、二級風險和三級風險。
5.1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部位定為一級風險:
a) 槍支、彈藥等軍工物品生產、使用、存放、銷毀、科研和試驗場所;
b)危險物品(包括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致病微生物),管制物品(包括管制器具、管制藥品),貴重物品(包括金、銀、珠寶、文物、貴重器具)集中存放或生產、制作、銷毀場所;
c)財務中心,包括現金集中收支窗口、有價證券、現金、財務賬目和單據集中存放場所等;
d) 涉及國家秘密的國家(行業、省市)級重點實驗室,檔案室、機要室等場所;
e) 監控報警中心。
5.2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部位定為二級風險:
a) 有周界的主要出入口;
b) 校園網絡中心機房;
c) 辦公、教學、科研樓的主要出入口,學生和教師公寓、集體宿舍的主要出入口;
d) 辦公區、教學區主要交通道口、校區道路及廣場;
e) 計算機集中使用超過50臺的場所;
f) 機動車專用停放場所;
g) 集中供水、供電、供氣、供熱、室內溫度調節和室內空氣凈化的重要部位;
h) 媒體播出的固定場所(如:有線電視播出機房)
i) 其他治安重點場所、部位。
5.3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部位定為三級風險:
a) 多媒體課室、禮堂、飯堂、生活區等公共活動場所
b) 與二級風險場所、部位直接關聯的主要區域;
c) 其他有必要安裝技術防范設施的場所、部位。
5.4 高等院校場所、部位防護級別的確定
5.4.1 根據高等院校不同部位的風險等級不同,要有相應的防護措施對其進行防范。安全防護的級別可劃分為三個等級,按其防護能力由高到低定為:一級防護、二級防護和三級防護。
5.4.2 防護級別的確定應與風險等級相對應。即一級風險部位應達到一級防護要求;二級風險部位應達到二級防護要求;三級風險部位應達到三級防護要求。
5.4.3 高等院校的某些部位如因特殊需要或因周邊治安環境復雜,又遠離公安機關等因素,也可對其防護級別進行高配,即對風險等級低的部位配備高于其對應防護級別的防護措施。
6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設計
6.1 一般規定
6.1.1 本節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的高校安全防范工程。
6.1.2 高校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應符合GB 50348的規定。根據防護對象的使用功能、風險等級和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措施,構成安全、可靠、實用、經濟、先進、配套的安全技術防范體系。
6.1.3 高校各級安全防范系統工程的設計應遵從以下原則:
a) 系統中部位的防護級別與被保護對象風險等級相適應;
b) 技防、物防、人防相結合,構建校(院)區安全防范網;
c) 系統各被防護場所、部位協調統一、相互補償、合理取舍;
d) 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
e) 系統的先進性、兼容性、可擴展性;
f) 系統的經濟性、適用性。
6.1.4 根據高校安全的特點,安全防范系統的組建模式、系統構成、系統功能以及各子系統的設計,除應執行GB 50348規范第3章的相關規定外,考場監控系統還應符合以下要求:
a) 考場應安裝彩色攝像機,監控應無盲區,并且有圖像丟失報警功能。每個教室至少配置一個拾音器和一個音箱;
b) 考場中攝像機的彩色圖像清晰度不低于480線,灰度等級不低于9級;
c)考場中心監控室電視墻應監視所有考場情況,并宜配備高清晰度的監視器/顯示器,每一路圖像可在其上任意切換并音視頻同步輸出;
d) 錄像方式可選擇連續、手動、報警和移動畫面偵測等多種方式。硬盤錄像機的音、視頻數據應保存15天以上,錄像的碼流與網絡傳輸的碼流宜能分別設定,支持音、視頻同步錄像、同步顯示輸出;
e) 系統適用LAN、DDN、E1、PSTN和INTERNET。在網絡允許的情況下,可對任意點進行現場控制。當網絡出現突發故障時,系統能夠在考場自啟動錄像;
f) 實現密碼管理、多層授權。任一授權終端可以登錄任一DVR。
6.2 三級防護
6.2.1 無人值守或分時有人值守的封閉場所應安裝報警裝置,宜能根據時間段設置自動布防,在無人值守期間報警裝置應進入設防狀態。
6.2.2 家屬單元樓宜設置樓宇對講系統,中心控制端宜有訪客圖像抓拍、存儲、檢索功能。
6.2.3 被防護目標宜設視頻監控,監視圖像質量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GB 50198中表4.3.1-1規定的4級要求,回放圖像質量不應低于表4.3.1-1規定的3級要求。監視圖像和回放圖像清晰度和灰度等級應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或回放所攝錄的圖像應能辨識被攝錄人員、車輛和其他主要物品標識性特征,記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15天,記錄方式不小于25幀/s。
6.2.4 被攝像目標所處環境的照度應符合攝像機正常攝取圖像的照度要求。攝像機的選擇也應參考現場環境照度條件。對于照度條件不足的,應增加相應的補光措施,使圖像滿足需求。
6.2.5 被防護場區宜設置電子周界防護裝置。
6.2.6 在治安重點區域宜設置電子巡查信息點,配備電子巡查裝置。
表1 三級防護監視圖像的清晰度、灰度等級要求
項目 | 參數要求 | |
視頻清晰度 | 黑白系統 | ≥ 350 TVL |
彩色系統 | ≥ 270 TVL | |
灰度等級 | ≥ 8級 |
表2 三級防護回放圖像的清晰度、灰度等級要求
項目 | 參數要求 | |
視頻清晰度 | 黑白系統 | ≥ 300 TVL |
彩色系統 | ≥ 220 TVL | |
灰度等級 | ≥ 7級 |
6.3 二級防護
6.3.1 被防護目標為封閉空間或通道的場所、部位應設視頻監控,攝像視場角應履蓋該目標50%以上,當對出入口和直接被防護物體攝像設防時,其視場角應實現重點覆蓋。監視圖像質量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GB 50198中表4.3.1-1規定的4級要求,回放圖像質量不應低于表4.3.1-1規定的3級要求。監視圖像和回放圖像清晰度和灰度等級應符合表3和表4的要求,記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20天,記錄方式不小于25幀/s。
6.3.2 被攝像目標所處環境的照度應符合攝像機正常攝取圖像的照度要求。攝像機的選擇也應參考現場環境照度條件。對于照度條件不足的,宜增加相應的補光措施,使圖像滿足需求。
6.3.3 無人值守或分時有人值守的被防護場所、部位應安裝防入侵報警裝置,宜能根據時間段設置自動布防,在無人值守期間報警裝置應進入設防狀態。
6.3.4 被防護工作間出入口宜安裝出入口控制裝置。
6.3.5 被防護目標為工作場區或獨立建筑物,宜設置電子周界防護裝置。
6.3.6 入侵報警裝置、電子周界防護裝置、出入口控制裝置宜與監視被防護目標的攝像機復核使用。
6.3.7 對被防護目標的周圍及主要通道口的適當位置宜設置電子巡查信息點、配備電子巡查裝置。
表3 二級防護監視圖像的清晰度、灰度等級要求
項目 | 參數要求 | |
視頻清晰度 | 黑白系統 | ≥ 370 TVL |
彩色系統 | ≥ 290 TVL | |
灰度等級 | ≥ 8級 |
表4 二級防護回放圖像的清晰度、灰度等級要求
項目 | 參數要求 | |
視頻清晰度 | 黑白系統 | ≥ 310 TVL |
彩色系統 | ≥ 240 TVL | |
灰度等級 | ≥ 7級 |
6.4 一級防護
6.4.1 被防護目標應設視頻監控,攝像視場角應覆蓋該目標80%以上,當對出入口和直接被防護物體攝像設防時,其視場角應實現全覆蓋。監視圖像質量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GB 50198中表4.3.1-1規定的4級要求,回放圖像質量不應低于表4.3.1-1規定的4級要求。監視圖像及回放圖像的清晰度和灰度等級應符合表5和表6的要求,記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30天,記錄方式不小于25幀/s。
6.4.2 被攝像目標所處環境的照度應符合攝像機正常攝取圖像的照度要求。攝像機的選擇也應參考現場環境照度條件。對于照度條件不足的,應增加相應的補光措施,使圖像滿足需求。
6.4.3 無人值守或分時有人值守的被防護場所及部位應安裝防盜、防入侵報警裝置,宜能根據時間段設置自動布防,在無人值守期間報警裝置應進入設防狀態,對有人值守場所宜安裝手動報警裝置。
6.4.4 對人員進出需要逐一辨別的重要通道口應安裝出入口控制系統,記錄信息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40天。有條件的應安裝具有生物特征識別、打印功能的智能出入口控制系統。
6.4.5 被防護場所門、窗和通風口應有實體防護措施。
6.4.6 被防護目標為工作場區或獨立建筑物的應設置電子周界防護裝置。
6.4.7 電子周界防護裝置、防盜和防入侵報警裝置、出入口控制設裝置應與監視被防護目標的攝像機復核使用,當使用輔助燈光時,應實現報警、攝像與燈光聯動。
6.4.8 被防護目標的周圍及主要通道適當位置應設置電子巡查信息點或采取專人值班登記制度,安全
保衛人員應定期巡查。
6.4.9 必要時可對被防護目標錄音,在錄像過程中,要求聲音信號與相應視頻信號保持同步。
表5 一級防護監視圖像的清晰度、灰度等級要求
項目 | 參數要求 | |
視頻清晰度 | 黑白系統 | ≥ 420 TVL |
彩色系統 | ≥ 320 TVL | |
灰度等級 | ≥ 8級 |
表6 一級防護回放圖像的清晰度、灰度等級要求
項目 | 參數要求 | |
視頻清晰度 | 黑白系統 | ≥ 350 TVL |
彩色系統 | ≥ 270 TVL | |
灰度等級 | ≥ 7級 |
7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檢驗
7.1 一般規定
7.1.1 本章內容適用于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在系統試運行后、竣工驗收前對設備安裝、施工質量和系統功能、性能、系統安全性和電磁兼容等項目進行的檢驗。
7.1.2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的檢驗應由安全技術防范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檢驗機構實施。
7.1.3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工程中所使用的設備、材料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并經法定機構檢驗/認證合格、出具檢驗報告或認證證書等相關質量證明。
7.1.4 檢驗項目應覆蓋工程合同、正式設計文件的主要內容。
7.1.5 檢驗所使用的儀器儀表必須經法定計量部門檢定合格,性能應穩定可靠。
7.1.6 檢驗程序應符合下列規定:
a) 受檢單位提出申請,并提交主要技術文件、資料。技術文件應包括:方案論證(符合GA/T 75中一、二級要求)、工程合同、正式設計文件、系統配置框圖、設計變更文件、更改審核單、工程合同設備清單、變更設備清單、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主要產品的檢驗報告或認證證書等;
b) 檢驗機構在實施工程檢驗前應依據本規范和以上工程技術文件,制定檢驗實施細則;
c) 實施檢驗,編制檢驗報告,對檢驗結果進行評述(判)。
7.1.7 檢驗實施細則應包括以下內容:檢驗目的、檢驗依據、檢驗內容及方法、使用儀器、檢驗步驟、測試方案、檢驗數據記錄表及數據處理方法、檢驗結果評判等。
7.1.8 檢驗前,系統應試運行一個月以上,并有詳細的試運行報告。
7.1.9 對系統中主要設備的檢驗,應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進行抽樣;抽樣率不應低于20%且不應少于3臺;設備少于3臺時,應100%檢驗。
7.1.10 檢驗過程應遵循先子系統,后集成系統的順序檢驗。
7.1.11 對定量檢驗的項目,在同一條件下每個點必須進行3次以上讀值。
7.1.12 檢驗中有不合格項時,允許改正后進行復測。復測時抽樣數量應加倍,復測仍不合格則判該項不合格。
7.2 系統功能與主要功能檢驗
7.2.1 入侵報警系統檢驗項目、檢驗要求及測試方法應符合GB 50348表7.2.1的要求。
7.2.2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檢驗項目、檢驗要求及測試方法應符合GB 50348表7.2.2的要求。
7.2.3 出入口控制系統檢驗項目、檢驗要求及測試方法應符合GB 50348表7.2.3的要求。
7.2.4 電子巡查系統檢驗項目、檢驗要求及測試方法應符合GB 50348表7.2.4的要求。
7.2.5 停車庫(場)管理系統檢驗項目、檢驗要求及測試方法應符合GB 50348表7.2.5的要求。
7.2.6 考場監控系統檢測項目、檢驗要求及測試方法應除符合GB 50348表7.2.2的要求外,還應滿足如下要求:
a) 監視視頻圖像清晰度不小于320線,灰度等級不低于8級。回放圖像清晰度不低于270線,灰度等級不低于7級;
b) 其他滿足6.1.4要求。
7.2.7 其它子系統,如防爆安全檢查系統、緊急廣播系統等的檢驗項目、檢驗要求和測試方法,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范執行。
7.3 安全性與電磁兼容性檢驗
7.3.1 安全性檢驗除應符合GB 50348中7.3.1條款的要求。
7.3.2 電磁兼容性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3.2條款的要求。
7.4 設備安裝檢驗
7.4.1 前端設備配置及安裝質量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4.1條款的要求。
7.4.2 監控中心設備安裝質量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4.2條款的要求。
7.5 線纜敷設檢驗
線纜敷設質量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5.1、7.5.2和7.5.3條款的要求。
7.6 電源檢驗
電源質量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6.1、7.6.2、7.6.3和7.6.4條款的要求。
7.7 防雷與接地檢驗
7.7.1 防雷設施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7.1條款的要求。
7.7.2 接地設施檢驗應符合GB 50348中7.7.2條款的要求。